植物也流汗手抄报(植物也会流汗)
有很多朋友对植物也会流汗很感兴趣,本篇文章综合一些关点给大家谈谈,同时也有植物也流汗手抄报知识点可以一起了解,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植物是否会出汗?
- 2、为什么植物会出“汗”?
- 3、植物会"出汗"吗?
植物是否会出汗?
在夏日的早晨,人们会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上看到流出的滴滴汗珠,亮晶晶的,犹如光芒四射的珍珠一般。
许多人会问,难道这不是露水吗,怎能把露珠当汗珠呢?其实,露水固然有,但植物的汗水也是名副其实的。
白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着,既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要不断蒸发出水分。可到晚上,气孔关闭了,而根仍在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过剩的水从衰老的、失去关闭本领的气孔冒出来,这种现象,植物学上就叫做“吐水”。除此之外,植物还有一种排水腺,叫它“汗腺”也可以。这里也是排放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渠道。
植物的“汗”一般在夏天的夜晚流出,有时在空气潮湿、没有阳光的白天也会出汗。化验一下就知道,植物的汗水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它与露水是有区别的。
植物的吐水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排出150滴左右的水,一片老叶更能排出190滴左右的水,水稻、小麦等的吐水量也较大。
如果说植物的发烧通常是病理现象的话,那植物出汗却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为了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为了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植物会出“汗”?
严格说树木不会出汗,因为树木没有汗腺那样的生物结构。但是利用水的蒸发带走超标的热量,是大型动物或者树木的共有方式,树木的那种方式被称为“蒸腾作用”。
所谓的蒸腾就是指的水的快速蒸发。在树木的叶片表面,除了布满了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也有很多微小的气孔,叶绿体因为颜色深,在阳光直射下,叶片温度甚至能达到五六十度,那对于树木来说是致命的,而气孔的作用就是不断地从叶脉中获取水分然后在阳光下蒸发带走大量热量给叶片降温,使叶绿体温度在各种酶类的最适温度附近。
这也是为什么夏季正午时段,树木的叶片看着有点蔫了吧唧的,是因为水分大量的蒸发。雨林中降水较多的原因就是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得上部空气充满水汽。而蒸腾作用又是树木根部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向叶面运输的动力。蒸发使树木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液体的浓度就增高了,不同细胞间的浓度会使得水自由地跨膜移动,从根部一直将水运输到顶部的枝叶。有些树木到了晚上,由于根部仍然会在持续吸水,吸水速度需要一定时间降下来,而气孔是一个水的排出通道,叶片上会挂一些小水滴。
从原理来说和人体降温和各处细胞吸水是一样的。人类体表有很多汗腺,汗腺的作用就是将一些水分分泌到体表,在高温天气或者剧烈运动的时候,汗液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而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内失去过多的盐和水,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则可能导致水电解质调节紊乱,带来肾脏等脏器的损伤。我们一般将动物体表汗腺那种可见的“出水”称为出汗,树木中却比较少有这种,蒸发的水分直接从气孔中逸散到外界。
其实人体更多时候是不显著的出汗,也有散热作用,不过不能形成汗珠,而大量出汗靠的是大脑中枢的调节,中枢分泌的激素使得血液重新分布,体表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血流加速,由于接近体表能带去更多热量,然后汗腺也发生相应的反应,大量分泌液体散热。树木也缺乏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它们的蒸腾作用也不叫出汗。树木的行为相较于动物可能显得更简单一些。
所以从组成和原理上看,树木都没有出汗的能力,不过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采取了水来散热,主要是由于地球生物细胞的组成,水永远是细胞生物最主要的构成物质,可以溶解大量物质,为生物的新陈代谢提供便利。
植物会"出汗"吗?
其实,植物和人一样,也会“出汗”。在生长过程中,植物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到了晚上,气温降低,植物体内蒸发的水分就很少,这时候它就会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叶子上的气孔排出来,于是,这些水分就在叶子上聚集成了小水珠。在这个“排汗”的过程中,植物还可以把多余的矿物质排除掉,这样它们就能更快更好地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