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怎样种植(冬天麦子怎么种植)
今天给各位分享冬天麦子怎么种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麦子怎样种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冬小麦怎么种?
播前准备(一)轮作倒茬与整地。在旱作区冬小麦前茬为豆类、油料等作物,既不影响作物接茬种植,又有很好的肥地效果。其轮作倒茬方式是四年四收,小麦--→小麦--→小麦--→豆类、油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500px,以充分接纳降水。并剔除田间植株杂草残体,秋季耙耱合墒,使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秋播前平整疏松,墒情良好,以利出苗。施足底肥。底肥要充足,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纯氮8.0kg,五氧二磷6--10kg,有条件的农户,可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以利培育壮苗。(三)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选用耐旱、耐瘠、高产、丰产、优质品种。播前做好种子处理,清除秕粒及杂草种子,进行晒种,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势。药剂拌种可用75%的甲拌灵乳液0.5kg,加水15--20L,拌麦种250kg。拌后堆闷12--24小时,待种子吸收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效果良好。或用种衣剂,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可以防治根腐病、虫害、黑穗病,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或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亦效果良好。播种技术(一)适期播种。播种期应根据各地的气温、土壤、品种等差异而定。
在甘肃陇东旱塬海拔1600--1800m地区每年8月下旬左右播种为宜,在海拔1700--2100m的地区以9月下旬至秋分前后播种为宜。播种密度。在旱塬、梯田地一般亩播量30--36万粒,川旱地及山坡地一般播量33.0万粒。播种方式。良好的播种方式,能使播下的种子分布均匀,达到“粒多不挤,苗多不靠”的标准。目前各地采用的播种方式有耧条播、机播、两行畜力机播等。三、田间管理冬小麦田间管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苗期管理包括越冬期和早春期管理。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压耱保墒,早中耕促早发。当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后,在冬季进行镇压耱有利保墒。根据地力,结合降水,亩追施N肥5--8kg。中期管理的重点是调节水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在蚜虫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时,用40%乐果乳油按0.100%--0.125%的稀释浓度喷雾,或亩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5--1.0kg,对水50kg喷雾防治蚜虫。并及时防治锈病和白粉病。除草、去杂结合拔除田间大棵杂草,剔除田间异杂品种,以保持纯度。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止倒伏,预防病虫及灾害天气。
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应该怎么做呢?
冬麦的种植技术基本原理 :
一、分蘖期较长,非常容易做到充足的抽穗数 冬麦的分蘖期分成2个环节:一是以10月中旬至11月底或12月初的冬前分蘖期,二是第二年返青到站起期的春天分蘖期。分蘖期长,非常容易做到必须成穗的抽穗数。冬前抽穗的成穗率较高。为争得冬前的抽穗总数和品质,应确保底墒和基肥充裕,保证栽种品质。
二、过冬期显著,要融洽确保安全性过冬和节约用水的关联我区冬天气侯严寒,过冬期显著。过冬期叶子冷死,进到2月之后尽管气温升高,但温度起伏很大。麦子过冬期内生长率很小或基本上不生长发育,蒸发用水量非常少。但过冬期内一般降雨量非常少,且过冬后期多风,挥发耗水量较多。因而,在麦子种植中不仅考虑到安全性过冬,又要考虑到节省过冬前的浇灌自来水。
三、返青晚,返青后前期生长发育迟缓,需肥和生理学用水量较少 因为初春提温慢,返青后前期生长发育迟缓,对营养物质要求很少。在使用基肥的状况下,返青到站起期不用上肥。因为春天旱灾多风,麦子用水量很大,返青到抽穗环节蒸散总产量为60.84~ 74.34 mm ,在其中挥发占47.5%。在刚返青后基本上所有为挥发耗水量,并且随春天表面土壤含水量提升,总用水量和挥发水流量也随着提升,春天土壤层提温和返青后生长发育也更迟缓。因而从节约用水和推动前期生长发育考虑到,应尽可能延迟春天第一水的时间。
四、抽穗两极化快,抽穗成穗率较低 冬麦一般在站起期总茎数做到最大值,个别情况在拔节期做到最大值。站起期之后抽穗两极化,拔节期之后小抽穗大量身亡,至孕穗期穗数基本上平稳。因为返青晚,春天抽穗到拔节期难以成长为具备自身根茎的大抽穗,因而春天抽穗成穗少,成穗率较低。因而,不可以靠提升单棵成穗数获得充足的人群穗数,想要以较多的基本苗,叶柄和抽穗成穗并举。
五、穗分裂时间较短,不容易产生大穗 冬麦返青期逐渐茎顶部生长锥伸展,因而全部冬麦真真正正的生殖系统穗分裂(小穗分裂逐渐,即二棱期)大部分是以春天逐渐,至孕穗期完毕。因为站起期之后气候变暖快,穗分裂速率也迅速,从二棱期至孕穗期仅有30天上下,穗分裂各环节的延迟时间较短,不容易产生大穗和提升穗粒数。因而,在春天管理方法上,应提升站起拔节期的液肥运筹帷幄,以提升穗粒数。
六、灌浆期较短,不容易产生高粒重 冬麦从盛开到完善的时间较短,一般30~35天。5月中下旬之后提温很快,还常遭到干热风的侵蚀。因而,冬麦的粒重提升受限制,尤其是大穗粒大的迟熟种类,中后期受高温和干热风的危害很大,粒重和企业总面积生产量的年际间起伏力度大,而成熟种类相对性受影响较小。阅读文章已结束,获得文本文档需
小麦冬季管理及补救种植技术是什么?
小麦冬季管理:
1、品种的选择:
应该选择产量高,品质优小麦品种。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近年来,地区深秋气温高,多数农户种植了寒露小麦。根据早播晚播,严格控制种子量。适时播种,秋分-寒露,每亩带籽二十公斤。单株养分面积充足,冬蘖多,土段养分充足,容易形成壮苗。壮苗至少能形成2个穗。如果提早播种,幼苗容易生长,应及时控制,避免冬前拔起小麦,减少冻害。晚播小麦,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施用少量种肥,每亩施磷酸二铵,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强分蘖力,有利于分蘖节储存更多养分,增强抗寒能力。
3、加强肥料管理:
根据麦苗生长情况加强管理,使弱苗转化为壮苗。弱苗根系吸肥能力差,生长缓慢,需在根外施肥,可喷施华富植物生长促进剂十磷酸二氢钾。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麦苗分蘖节受冻,便于形成高分蘖。小麦冬季碾压的目的是压实麦田的冻土裂缝,防止麦苗根系受冻,减少死苗的发生。
4、禁止在小麦地里放牧:
小麦在冬季放牧会使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放牧后,植株绿化面积大幅度减少,生产积累的养分明显减少,穗分化开始晚,成熟期推迟,穗少,穗小,粒少,粒轻。放牧还会对小麦幼苗造成机械伤害,加速水分的蒸腾,同时降低分蘖节覆盖程度,加重冻害的发生。
补充知识:如何补救错过的小麦种植季节
(1)七九法:从“冬至”当天开始,将冬小麦种子浸泡在井水中,第二天一早取出,在低温的环境下阴干,每九天一次,共七次。
(2)闷麦法:将发芽的冬小麦种子闷在坛子里,放在低温的环境中持续一个月。
经过以上两种方法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可以像春小麦一样在春季播种,也可以正常开花结果。
当代冬小麦该如何科学种植?
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在长城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2.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需水规律
1、播种后至拔节前
在此期间,因植株小,温度低,地面蒸发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 35%~40%,日平均耗水量为 6.0 m3/hm2左右。
2、拔节到抽穗期
在此期间,小麦已经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上升。在此 25~30 d 时间内耗水量占小麦总耗水量的 20%~25%,日均耗水量为 33.0~51.0 m3/hm2。该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
3、抽穗到成熟期
该期约 35~40 d,耗水量占总耗水量 26%~42%,日均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 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日均耗水量约 60 m3/hm2。
由此可见,小麦除播种时要求足墒下种外,在苗期和拔节前期耗水量较少,拔节后至抽穗前耗水量最多,其中挑旗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称为需水 “临界期” ;其次为开花至灌浆,有人称之为 “第二临界期” ;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又有所降低。 因此,尽量大的满足小麦需水临界期的水分供应,对夺取小麦丰收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尽管小麦拔节以前耗水量较少,但此期的水分供应对实现苗全、 苗匀、 苗壮和盘根、 分蘖,搭好丰产架子至关重要。农谚: “麦收八、 十、 三(农历月)场雨” ,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小麦生产经验的客观总结。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①出苗至分蘖期,土壤含水量为 80%左右。
②越冬期,土壤含水量为 55%~80%。
③返青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为 70%~80%。
④孕穗到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为 80%左右。
⑤灌浆期,土壤含水量为 60%以上。
灌水技术
正确的灌溉技术是保证麦田合理用水,把水适量及时送到田间,使灌水田块受水均匀,既不产生地面流失、 深层渗漏等现象,又不破坏土壤结构,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用水,提高产量的目的。 目前,麦田灌溉主要有 4 种方式:地面灌溉、 喷灌、 滴灌和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
1、地面灌溉
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水方法。 畦灌是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在田间筑起土埂,分隔成若干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畦,水从灌水垄沟引入畦内,在地面上形成很薄的水层,并沿地面的纵坡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达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目的。
畦灌地面的适宜坡度为 l/1 000~3/1 000,地面坡度过大,灌水时易冲刷表土。 一般畦长以 30~50 m,畦宽 2~3 m,入畦单宽流量(每畦每米宽度的平均流量)3~6 L 为宜,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较好,土地平整较差时,畦长易较短,入畦流量易较大,当地面坡度较大,土壤透水性较差,土地平整较好时,则可采用较大的畦长和较小的入畦流量。
2、喷灌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有压水流喷射到空中,并散成水滴进行灌溉。该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年代,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节水。 据研究,采用喷灌技术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 20%~40%,且喷灌不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喷灌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平原灌溉,而且对山区、 丘陵和地面起伏、难以平整的土地尤为适宜。
喷灌分固定式、 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3 种。
固定式喷灌各组成部分基本固定不动,动力与水泵构成固定泵站,输水管道埋入地下,喷头装在固定于田间的卧管上,只是喷头用时装上,用后卸下。
半固定式喷灌的动力,水泵与输水管的干管是固定的,而支管、 喷头是可移动的。
移动式喷灌的动力、 水泵、 输水管及喷头都是可移动的,这样可省去大量的输水管道。
3、滴灌
滴灌是利用一套设备将水加压、 过滤,通过各组管道与滴水装置(滴头)将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液体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至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土壤,经常保持在适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湿度下。
滴灌的主要优点有:
①节水,节能;②不破坏土壤,不板结土壤,土壤通气良好,养分充足,适合于各种地形与土质条件。滴灌系统包括水源、 首部控制枢纽、 各级输水管道和滴头 4 部分组成。可分不固定灌溉和移动式灌溉 2 种,但目前这种灌溉方法应用于大田小麦生产的还不多。
4、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
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的主要优点有:
①输水快,与土渠道相比,管道输水 1 000m 距离仅用 3~5 min,而土渠需1~2 h;②省水、 省地,省劳力。 据研究,由于管道输水减少了水分蒸发与渗漏,可节水 20%~40%,降低成本 30%左右,不仅节省劳力,而且管道占地少,省地。该套设施包括主水池、 输水干道、 分水建筑物、 输水支道、 出水建筑物、 排气孔、 沉沙池、 输水毛渠等。
节水灌溉
小麦节水灌溉是指在麦田中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较高的增产和经济效益。 它包括 2 个方面的内容:①防止大水漫灌,或盲目增加灌水次数,以合理的灌水量获得高产,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扩大灌溉面积;②限额灌水,并配合以适当的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保证相当的产量水平。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如下。
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
研究表明,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 50~200 cm 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80%以上,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加深层根系比例。这样小麦在生育期间不仅可利用土壤深层蓄水,而且可以减少因频繁灌溉而造成的大量土壤蒸发。据研究,在土层深厚的地区,采用该方法,即使全生育期不浇水,小麦产量可达到 6000 kg/hm2 以上。
2、灌小麦关键水
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溉关键水的方法是一项有效的节水措施。据研究,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冬前墒情较好),灌冬水的效果较差,以灌拔节水和孕穗水的效果最好。在冬前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以灌冬水和孕穗水效果较为显著。 因此,在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情况下,保证小麦关键时期用水,是提高水分利用率、 实现高产、 高效的重要措施。
3、硬化水渠,以减少渗漏
平整土地,提高灌水质量;对骨干水渠(沟)要加设防渗设施,努力做到滴水归田。 在采用地面灌溉时,要平整好土地,因为土地的平整程度和畦式规格与灌水质量和灌水效率有很大关系。土地平整可提高灌水效率 30~50%,节约用水50%以上。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在水资源较为短缺、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采用喷灌、滴灌、 渗灌及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灌水技术,是节水的有效途径。据研究,喷灌可比地面灌溉节水 20%~40%;其小麦耗水系数(生产 0.5 kg 籽粒所消耗的水量) 只相当于畦灌耗水系数的25%~30%;渗灌比畦灌节水 40%左右,滴灌可比畦灌省水 4~6 倍。不仅如此,这些先进的灌溉技术一般不易导致土壤板结及养分淋溶,有利于土壤水、 肥、 气、 热的协调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养分转化,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5、灌溉与其他农艺措施相结合
麦田灌水后,采取及时中耕松土、 地膜覆盖等蓄水保墒措施,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冬小麦如何种植?
俗话说“小麦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关键,关键在冬前”,许多朋友对冬前管理都存在一定的疏漏,认为苗期只要出好苗就可以了。其实,冬前管理是否到位,对小麦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一时期是每亩穗数多少的决定时期。那么,如何管理才能确保小麦顺利越冬和形成壮苗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麦冬前和冬季的量化管理。
一、小麦冬前及冬季的生长特点
小麦从播种至初春返青,按照其生长特点,可分为两个阶段:冬前生长发育阶段和冬季生长发育阶段。
1.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特点
我们将出苗至越冬前这一段时间称之为冬前生长发育阶段,从10月上旬开始至12月中下旬,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时间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
小麦在播种后,一般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可出苗,播后20天左右小麦开始分蘖,在11月上旬左右进入分蘖盛期,直到越冬开始。分蘖数量决定了每亩的穗数,一般来说,越冬前小麦分蘖的数量占到了总分蘖量的80%左右,而翌年春天分蘖量仅占总分蘖量的20%左右。
小麦冬前的生理代谢以氮代谢为主,这一时期光合产物的累积量相对较弱也较少。虽然对水、肥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多,但却对形成壮苗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朋友一定要格外重视。
2.小麦冬季生长发育特点
我们把越冬至返青前这一段时间称之为小麦的冬季生长阶段,一般从12月中旬开始至翌年2月中下旬,受各地气候条件的影响,时间长短也是有区别的。
小麦的冬季生长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单株植株发生分蘖1~2个,增生次生根3~4个条,茎秆仍不伸长,出生叶片1~2片。在这一时间段,小麦的生理代谢仍然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量仍较少,但积累量相对冬前生长阶段要多。这一时期对水、肥的需求仍然不多,但腊肥和冬灌对小麦的生产却至关重要。
小麦冬前及冬季的量化管理措施
小麦冬前及冬季的任务,总结起来都是围绕“三长一完成”来进行的,也就是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中心任务是促进分蘖。在田间管理上,核心是在确保苗齐、苗匀、苗全的基础上,尽可能促根分蘖、壮苗稳长,确保麦苗能顺利越冬。
1.查苗补苗,移栽补种
小麦在出苗后观察田间是否有缺苗断垄的现象,如有要及时进行移栽补苗或补种以保证群里良好。一般将无苗地块小于10厘米的称为缺苗、大于10厘米的称为断垄。
缺苗:缺苗要进行移栽补苗,可从疙瘩苗、稠苗、地边苗等密苗处取苗进行移栽,移栽苗应保证有2~3个分蘖。移栽时,2~3株为一墩,补栽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
断垄:对于断垄的,要进行补种。在补种前可用温水浸种3~5小时或磷酸二氢钾浸种12小时,捞出后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萌动时进行补种。补种一般在出苗后10天左右完成,最晚不超过三叶期。
补苗或补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并适量追施“偏心肥”。
2.耙耱镇压,防旱保墒,控制旺苗
在分蘖开始至封冻前,如有闲暇时间,都要进行中耕操作,俗话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锄头底下有药”。是因为通过中耕可以粉碎土坷垃,减少水分的蒸发;中耕也可以使得土壤空隙增大,有利于阳光照射从而提高地温;同时中耕也有消灭杂草的作用。
播种过早的麦田容易出现旺长的情形,可通过镇压控制徒长。镇压可压碎土坷垃,弥补土壤缝隙,利于保墒保温,提高麦苗的越冬能力。镇压对一般田块来说具有促根增蘖的作用;对旺长田块,能促进主根粗壮,提高抗寒抗旱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麦田都适合镇压,土壤过于湿润、盐碱地和沙土地,播种过深或者麦苗过弱的,不宜进行镇压。
3.因苗施策,分类管理
小麦苗的长势受播种时间、土壤肥力、气候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长势也是完全不同,在实施具体管理时,我们也要因苗施策,分类管理。
(1)壮苗的管理措施
对生长势壮的小麦田,应防止转弱或转旺,以保为主。如果土壤肥力较差,但底墒足的壮苗,可乘墒追施少量速效肥料,以防麦苗脱肥,确保麦苗一壮到底;对肥力、墒情不足,但适时播种的壮苗,为防其变弱应及早浇水追肥;对土壤肥力、底墒充足,而且是适期播种的壮苗,冬前一般可不用额外再追施肥料,但要注重中耕,如果后期有干旱迹象,可浇一次分蘖盘根水。
(2)旺苗的管理措施
在土壤肥力较高,底墒充足,底肥量大的情况,如果播种过早或播种量大都容易形成旺苗。
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针对这类麦苗,越冬容易出现冻害,春季反而会形成弱苗,在管理上应把旺苗当弱苗进行管理,采取镇压与施肥浇水等措施,控大(蘖)促小(蘖),促使麦苗由旺转壮。
播种量大形成的旺苗:这类苗虽然越冬不易造成冻害,但群体过大往往会在后期容易出现倒伏。对于这类麦苗应控制水肥供应,结合深中耕进行石磙碾压,通过抑制主茎和大分蘖的旺长,从而达到减少小蘖滋生的目的。
(3)弱苗的管理措施
在生产上由于晚播、土壤水分过多、整地粗放、播种过深、盐碱地、底肥不足、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遭受病虫害等因素都容易形成弱苗,不同的原因其管理措施也应有所区别。
晚播:冬前只进行浅中耕松土、保墒,不宜进行浇水施肥,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幼苗的生长;
土壤水分过多:对于下湿地、稻茬麦田形成的弱苗,应加强中耕松土和田间排水工作;
整地粗放:采取镇压、浇水后浅中耕等措施来补救;
播种过深:采用镇压和浅中耕等措施提墒保墒,或扒去表土,使分蘖节的覆土深度变浅;
盐碱地:及早灌水压盐并进行中耕,防止盐分上移;
底肥不足:在浇水后趁墒追肥,追肥以氮肥、磷肥为主;
有机肥未腐熟或种肥过多:及时浇水后中耕松土。
4.适时冬灌,酌情追肥
“今冬麦盖三层被,翌年枕着馒头睡”,这个言语形象说明了水分管理对小麦生长的重要性,因此,冬灌水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冬灌可以稳定地温,防止麦苗出现冻害;二是使麦苗的分蘖节处在湿土里,避免出现生理性干旱;三是为返青提供充足的水分;四是能使得土壤接触紧密,防止寒风侵袭,同时还可杀死地下害虫。因此,冬灌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冬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冬灌时间:冬灌一般最好在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5℃,也就是夜冻昼消。浇水过早由于此时气温过高,容易导致水分蒸发,降低蓄水的同时还容易引起麦苗徒长,增加越冬受冻的风险;浇水过晚,气温太低又容易引发冻害,影响翌年麦苗返青。
冬灌应因苗冬灌:冬灌要根据苗情和墒情确定。对于壮苗,要做好冬灌,通过保根增蘖,确保成穗率;对于弱苗,不宜进行冬灌,以防出现淤苗的情况,影响麦苗正常生长,可将冬水改为返青起身期。
冬灌浇水量:冬灌推荐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一般当田间持水量在65%左右时,每亩浇水60~70平方米为宜。
结合灌水适当追肥:对底肥不足、麦苗发黄的田块,可结合灌冬水,适当追施肥料。
5.适时冬前化学除草
生产实践表明,在冬前进行化学除草具有较多优势。首先此时杂草幼嫩,尚未对养分造成争夺,尽早除草可确保养分集中供应麦苗,有利于培育壮苗;其次,冬前杂草出土量占到了总出土量的90%左右,此时除草便于除草彻底;再次,对于一些难防治的杂草,开展冬前化除可提高防效。在进行冬前化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除草时间
最佳的喷药时间为小麦播种后40天左右,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左右,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应灵活掌握。一般把握的原则是麦苗处在3叶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左右,土壤较为湿润时为最佳施药时间。
(2)科学选择药剂
针对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如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推荐使用唑草酮、苯磺隆、唑草酮·苯磺隆等药剂进行防治;
针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野燕麦、节节麦等)混生的,推荐使用甲基碘磺隆+甲基二磺隆或炔草酸+唑草酮·苯磺隆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小麦最终产量的高低和越冬时麦苗长势是否健壮密切相关。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培育壮苗越冬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手段,农民朋友要根据自己麦田的长势,灵活进行管理。
冬天怎么种植小麦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播前准备
1.地力要求 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
2.施足基肥 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建议使用万禾农科碳基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板结,富含氨基酸,增加土壤有机质。

3.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
4.选好品种 良种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是: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很多,如济麦22等。在生产中,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来,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
1.精量、半精量播种 要想让小麦得到高产,种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
2.水浇条件 有水浇条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7到10天浇水;收获前,来不急浇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后灌水造墒。播种时,可以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3到4厘米,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会造成弱苗。
冬小麦的种植方法
一、做好播前准备,打好丰产基础
(一)、土地准备
1、轮做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 的伏翻地。前茬为经济作物、绿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产量。一般耕深不应低于 25厘米,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后用平地机对角平地一遍。
3、播前整地:在适墒期内用缺口耙带耱子,采用对角线方 法耙耱保墒,或用联合整地机整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
2、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达到种子二级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播前用种子精选机及人工筛选等方法,把破碎粒、秕粒、病虫、野燕麦、宾麦等杂质去掉。
3、种子处理: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或拌种霜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3%。可防治冬小麦雪腐病、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小麦黑穗病等。具体做法是:把种子和药剂称好,把药剂散在种子上,拌上三、四遍,均匀即可。
(三)冬小麦群体指标和产量结构
每亩基本苗40-45万株,冬前总茎数80万左右,春季最高总茎数100-110万,收获穗数55-60万,穗粒数27-33粒,千粒重40-45克,亩产550-600公斤。
二、播种
1、播种期:适期播种是小麦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冬小麦播的过早,冬前麦苗长得过旺,养分积累的少,易受冻害,还易诱发病虫害。若播得过晚,冬前苗弱,不利于安全越冬,并且在第二年生长发育得慢,而影响产量的提高。本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10-20日,新冬18号播量为25-28公斤,播种深度干播湿出2-3厘米。
2、种肥:为保证幼苗不脱肥,带好种肥,不能把种子与肥料混播。冬小麦播种时带磷酸二铵10公斤/亩或三料磷肥5-10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播肥深度应在8-10厘米。
3、机播质量要求:播行笔直、下籽均匀、播深一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头到边,覆土良好、镇压确实。
4、播后管理:播后2-3天内开好送水渠、毛渠。出苗后,查苗补种或补水等工作。
三、冬小麦冬前管理
田管任务:保全苗,育壮苗,促早蘖,确保安全越冬。